英属印度
英属印度(英语:British Raj或British India)是指英国在1858年到1947年间于印度次大陆建立的殖民统治区,包括今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缅甸。
自1858年开始,由于印度民族起义,英属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并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1876年开始,这一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帝国,并以此名发行护照。1877年,维多利亚女王正式加冕为印度女皇。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名义上的独立土邦。“土邦”由王公(摩诃罗阇)、王侯(罗阇)和行政长官(纳瓦布)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英王的共主地位和承认英王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附属联盟”(Subsidiary Alliance)。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从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
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英国统治区域,按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二派矛盾与对立,末任总督蒙巴顿实施—印巴分治方案,先后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东巴基斯坦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想要了解更多“英属印度”的信息,请点击:英属印度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life/30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