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艺术(常山战鼓)
编辑:Simone
2025-01-24 21:52:22
605 阅读
锣鼓艺术(常山战鼓),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常山战鼓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具雏形,宋元时期表演成熟,明代进入兴盛,是流行于河北省正定县的民间锣鼓表演艺术,因正定在历史上属常山郡而得名。常山战鼓演奏时用到鼓、大钹、中钹、小钹、小锣等多种打击乐器,其编制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人,演出时边击奏边舞蹈,鼓点紧凑、声响高亢;套路多样,舞姿优美;曲牌繁多,气势雄浑,是“中国四大名鼓”之一。
2008年6月7日,锣鼓艺术(常山战鼓)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Ⅱ-123。
想要了解更多“锣鼓艺术(常山战鼓)”的信息,请点击:锣鼓艺术(常山战鼓)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life/250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