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百科

嘲鸫

编辑:Simone 2025-01-09 09:39:01 580 阅读

嘲鸫

嘲鸫,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嘲鸫科 几种善模仿的鸣禽的统称,共有12属36种。喙向下弯曲,长23—25厘米,长着小嘴和尾巴,羽毛呈灰褐色;尾一般比鸫和鹪鹩的尾长,喙也较长且通常明显下弯;许多种类的体羽模式颇似“标准的”鸫,上体褐色、下体浅色,具大量斑纹;但有几个种类着色更深,并更多地为单一的灰色;色彩最醒目的也许是蓝嘲鸫,一身灰蓝,只有脸为黑色。 因以模仿其他鸟儿的叫声取乐而得名。

嘲鸫产于西半球,分布于美国北部到整个巴西,并已引入夏威夷。 栖息在通常干旱的丛林中, 一般生活在近地面处。它们栖息在树上,以歌声来表明自己的领地。精力充沛,除保卫自己外,甚至还会飞到远处袭击狗和人类。 嘲鸫以果实、浆果、种子及节肢动物为食。 繁殖期一般始于春季,多数情况下,巢或位于地面,或在离地面2米以内的植被上,有时会筑于15米甚至更高的树上。一窝产2 ~5枚卵(少数情况下达6枚),卵在12 ~13天后可孵化。

嘲鸫被认为与鸫和鹪鹩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 嘲鸫是所有飞禽(包括夜莺在内)中最出色的歌手,因为它像夜莺一样用它歌喉的诱人声调来迷惑人。 有记录表明它们也会模仿蛙、钢琴甚至人的声音。

想要了解更多“嘲鸫”的信息,请点击:嘲鸫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life/24233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