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百科

蟋蟀(中药)

编辑:Simone 2024-12-04 06:31:40 646 阅读

蟋蟀(中药)

蟋蟀是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无脊椎动物 。蟋蟀体色多为黑褐色,体呈圆筒状;咀嚼式口器,触角呈细丝状,比身体长;听器位于前脚的腔节上;翅膀有两对,略呈革质的上翅平直重叠覆盖腹背,膜质下翅缩折在下方,末端缩成束状露在尾端;腹部末端有两根长尾丝;前、中脚较短,前脚腔节有听器;后脚粗壮发达,腔节有棘刺。

蟋蟀分布于中国上海、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地,成虫性前期喜隐居田便、屋角及砖块堆下的缝隙中和杂草丛生处。蟋蟀昼伏夜出,有趋光性,飞翔力强,夜间能群集迁移, 生性孤僻,多是独立生活,除了繁衍后代需要,不会和别的蟋蟀住在一起,雄蟋蟀常通过决斗来赢得雌蟋蟀的关注 。蟋蟀的食性很广,属于杂食类,摄食果皮、蔬菜、豆芽、花生、米饭、肉屑、狗饲料、鱼饲料、饼干等,有时甚至连同伴的尸体都不放过 。雌性蟋蟀基本上采取分散产卵的方式,将卵产于泥土里,卵呈椭圆形,一只雌性蟋蟀一生中基本可以产卵500粒左右,每年繁殖一代。 蟋蟀的寿命很短,大约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蟋蟀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其性温,味辛、咸,具有利尿、破血、利咽的功效,主治水肿、小便不通、尿路结石、肝硬化腹水、咽喉肿痛等症状 。蟋蟀一般都在地下活动,以植物的果实和根部为食,所以对农业来说,蟋蟀是一种大害虫。

想要了解更多“蟋蟀(中药)”的信息,请点击:蟋蟀(中药)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life/219519.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