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勒姆的女巫(阿瑟·米勒创作戏剧)
《萨勒姆的女巫》是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四幕剧,1953年首演。
《萨勒姆的女巫》是阿瑟·米勒根据1692年在北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发生的一桩诬告株连数百人的“逐巫案”而创作的。在政教合一的严酷统治之下,清教主义在17世纪那个封闭落后的小镇上盛行,他们设置种种清规戒律,严令禁止任何娱乐活动,排斥异教徒。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这些清教徒们变得狭隘、自私、迷信而冷酷。当几位少女在夜色的掩护下相约在树林子里跳舞时,被当地牧师巴里斯发现,他的女儿受到惊吓昏迷不醒,于是,巴里斯牧师请来别的教区的“驱巫”高手赫尔牧师来到萨勒姆来调查。为了保护自己,阿碧格首先诬陷女黑奴蒂图芭,接着这群姑娘跟着阿碧格一起装神弄鬼、诬陷他人。人们在刑讯之下互相指责,结果竟然造成了四百多人被株连入狱,七十二人被绞死的可怕局面。男主人公普洛克托为了解救妻子伊丽莎白,冒死揭露了阿碧格的阴谋,并交代自己曾与阿碧格有淫乱之事。但是,这并没有阻止宗教裁判所以上帝的名义进行的这场杀戮。最后,普洛克托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毅然走上了绞刑架。
在《萨勒姆的女巫》中,米勒以古讽今,对当时的压抑气氛和政治迫害进行了生动的、深刻地描述,尽力展示强权统治下的人心危殆、人性沉沦,以及人在与邪恶势力对峙中的失败和毁灭。与此同时,米勒通过对一些保持尊严、坦然面对死亡的正义人士的塑造,表现了他对良心和正义的坚定信仰。 《萨勒姆的女巫》获得1953年托尼奖的最佳剧本奖。
想要了解更多“萨勒姆的女巫(阿瑟·米勒创作戏剧)”的信息,请点击:萨勒姆的女巫(阿瑟·米勒创作戏剧)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article/352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