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中国古代南方民族的礼乐器物)
编辑:Simone
2025-03-02 03:01:51
608 阅读
铜鼓,是中国南方古代民族创造的极富个性的礼乐器物,基本上属于壮侗语族民族地区 。出现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最早是作为炊具和打击乐器使用。之后,逐步成为当地民族贵族统治者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在演变的过程中,敲击铜鼓发出的声音开始是战事召集的信号:铜鼓一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此后,铜鼓又成为赏赐或贡品,以及作为祭祀、盟会、宴会歌舞时的乐器,贵族还把它作为陪葬品。
铜鼓在古代常用于战争中指挥军队进退,也常用于宴会、乐舞中。铜鼓是中国古代悠久而灿烂文化的结晶,是中国先民智慧的象征,它具有东方艺术的特色,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之珍藏。铜鼓在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甚至印度尼西亚诸岛也有流传。
铜鼓形状像圆鼓,有各式图案,有的铜鼓上还有蟾蜍图案。铜鼓的直径有大到2.3米,小的有0.7米。中国出土的铜鼓有一千五百多个。在老挝也发现二百多个铜鼓,泰国民间收藏和出土的则有上千个。
想要了解更多“铜鼓(中国古代南方民族的礼乐器物)”的信息,请点击:铜鼓(中国古代南方民族的礼乐器物)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article/289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