鲻鱼(中药)
编辑:Simone
2025-03-01 05:15:51
552 阅读
鲻鱼在中医上是鲻形目鲻科动物鲻鱼及硬头骨鲻、棱鮻、前鳞鮻等多种动物的肉或全体。 体长纺锤形;头体被圆鳞或弱栉鳞;口前位或略下位,小或中等大;齿小,无齿根凹窝,或无齿;鳃孔大;鳃膜分离且不连鳃峡;鳃耙细长;胸鳍位高,腹鳍位于胸稍后方,尾鳍叉状。
鲻鱼主要栖息于热带、温带海域,也有一些生活在海湾和淡水水域,中国沿海均有分布。 通常生活在水下10米,也可以深入水下120米。一般在白天活动,通常聚集呈鱼群,偶尔会跃出海面。以浮游生物、岩屑、小型藻类和海底有机生物为食,在淡水中主要以水藻为食。秋季为繁殖季,成鱼集群游到更深的海域并产卵,幼鱼则游到水温更高的海湾和海洋中。
鲻鱼生长迅速,已成为中国港养良好养殖种类,常年均可捕捞。捕后除去鳞片及内脏,洗净,鲜用。味甘,性平;归脾、胃、肺经。有益气养血,健脾开胃,通利五脏,强筋壮骨,散瘀止痛,通乳的功效。主治贫血,脾胃虚弱,消化不良,泄泻,小儿疳积,久病体虚,百日咳,脾虚血崩,乳汁不通,产后瘀血,跌打损伤等病症。
想要了解更多“鲻鱼(中药)”的信息,请点击:鲻鱼(中药)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article/287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