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百科

大豆食心虫

编辑:Simone 2025-01-29 00:05:31 543 阅读

大豆食心虫

大豆食心虫是鳞翅目卷蛾科昆虫,又称大艮、蛀荚蛾、豆荚虫、小红虫,是中国北方大豆产区的重要害虫。 大豆食心虫成虫体长5-6毫米,翅展12-14毫米,黄褐色至暗灰色。前翅略呈长方形,腹部纺锤形,黑褐色;卵呈椭圆形,初呈白色,渐变为橙黄色,表面有光泽;幼虫共5龄,初孵时黄白色,后变为淡黄色或橙黄色,老熟时红色,头及前胸背板黄褐色;蛹呈长纺锤形,黄褐色,土茧长椭圆形。

大豆食心虫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等大豆种植区都有发生。大豆食心虫一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茧越冬,越冬幼虫于7月下旬开始破茧化蛹,8月下旬为产卵盛期,8月底至9月初进人孵化盛期,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陆续脱荚入土越冬。成虫于大豆嫩荚上产卵,每荚1粒。幼虫孵化后多从豆荚边缘合缝附近蛀入,先吐丝结成细长形薄白丝网,在其中咬食荚皮穿孔进人荚内为害。雨量多、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化桶、成虫羽化和幼虫脱荚入土。少雨干旱对其发生不利。大豆连作受害重,轮作发生轻。低洼地比平地、岗地发生重。

大豆食心虫寄主单一,栽培作物只为害大豆,野生寄主有野生大豆及苦参等。主要以幼虫蛀入豆荚为害豆粒,一般年份虫食率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二十,对大豆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

想要了解更多“大豆食心虫”的信息,请点击:大豆食心虫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article/252010.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