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医德
编辑:Simone
2025-05-13 13:40:49
517 阅读
中国传统医德是中国古代医学道德和医学伦理思想的总称。中国医学道德产生于久远的古代社会,经过长期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中国医学独特的医德传统。中国医德传统占主体地位的思想,是医生对病人负责的义务论。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个时期:(1)萌芽时期。《帝王世纪》记载:“伏羲両八卦,所以六气、六府、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生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史记》和《纲鉴》有“神农氏尝百草,始有医药”的记载。另有传说古者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代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这些都说明,祖国医德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医生的自我牺牲的义务论特色。(2)发展时期,从殷周、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医德思想已基本形成体系,其标志是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该书不仅标志着中国医学体系的确立,而且已经把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作为医学的基本原则。这个时期产生和形成的医德思想,既继承了远古时期医生为病人谋利益的传统,又丰富和扩大了医生义务论的内容,为祖国医德的完善奠定了基础。(3)完善时期。东汉至明清时期的医德思想以医生义务论为发展主线,其内容比前两个时期更丰富更深刻,传统医德日趋完善。
想要了解更多“中国传统医德”的信息,请点击:中国传统医德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answer/393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