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差地租学说
编辑:Simone
2025-05-13 00:32:30
526 阅读
级差地租学说指关于地租收益率差额成因的理论。它探讨同量的资本和劳动投入在面积相等的不同等级的土地上或连续追加于同一块土地上时,带来不等量地租的原因。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阐述了级差地租理论,认为农产品的价值决定于劣等地上所耗费的劳动。与劣等地比较,优、良等级的土地的生产条件较优越,可以收获更多的农产品,其差额通过市场竞争转化为地租。因此土地收益率差异源于土地生产条件的优劣,即土地的劳动生产力的差异。这差异既可以产生于面积相同、不等级别的土地 上,也可以发生于同一块土地上所投下的同量资本及劳动间。前者所产生的是级差地租的第一形态,它与土地的有限性、肥沃程度、位置的差别以及人口的增加有关。当人口增加,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时,人们就要扩大耕地面积,在原已利用优质土地外,不得不利用质量越来越次的土地,这样,将同量资本及劳动投入于面积相同而等级不同的土地上,其生产物就有了差额,从而为较优土地提供了地租。后者产生的是级差地租的第二形态,由于土地的使用受土地肥力递减规律支配,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和第一次投入的等量的资本和劳动,产量却以递减的比例增长,于是追加资本和劳动的产量与原投入的资本和劳动的产量形成差额,地租就产生了。以上两种形态的地租是互相推进的。
想要了解更多“级差地租学说”的信息,请点击:级差地租学说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answer/392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