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新浪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电影运动)
编辑:Simone
2025-04-13 16:52:10
552 阅读
香港新浪潮电影的源起是一班在电视台出身的年轻导演各自开始拍摄风格新颖的电影。1979年是很重要的一年,涌现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徐克的《蝶变》、许鞍华的《疯劫》和翁维铨的《行规》。而在1978年,严浩拍摄了《茄喱啡》。1980年,谭家明拍摄了《名剑》。
1980年代初的香港电影出现了一个并不新的“新浪潮”这个词。所谓并不“新”,是因为这个词早在1960年代在欧洲的法国便出现了,并影响了整个人类电影。香港电影没有法国电影那么“伟大”,未有去到影响“整个人类电影”境地,但,对地球人口最多的黄种人电影而言,却甚具影响力。
放在黄种人电影方位来说,香港电影新浪潮至少在中国人电影处于上世纪同一八十年代起着先锋作用——于香港新浪潮稍后才出现的台湾“新电影”和大陆电影的“第五代”。像是一次历史巧合,更像是一次上天的安排,在两岸三地(尽管“两岸三地”这个词是到1980年代期末至1990年代初才出现)战后婴儿潮中同时诞生了这一批电影新锐:徐克们、侯孝贤们、张艺谋们。
想要了解更多“香港电影新浪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电影运动)”的信息,请点击:香港电影新浪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香港电影运动)百科
版权声明:本站【问百科】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或者用户投稿,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用,如转载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wenbaik.com/answer/350599.html